BI建設沒價值?一文速覽BI建設全鏈路規劃!

IT公社
Nov 30, 2023

--

BI的核心價值在於利用企業的資料資產輔助經營決策,是企業資料資產價值變現的重要工具,但如何評估BI建設的ROI一直是一個世紀難題。

很多企業在上線BI並完成了基本的資料展示後,經常會對BI後續的建設路徑感到迷茫,不知道從哪入手;或者是大張旗鼓搞了很多的BI開發,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業務評價很扎心。

BI的核心價值在於利用企業的資料資產輔助經營決策,是企業資料資產價值變現的重要工具。和企業經營一樣,更合理的BI建設路徑也應圍繞著ROI最大化的目標來設計,但如何評估BI建設的ROI一直是一個世紀難題。

觀遠資料客戶成功經理王星亮透過總結多年來服務各行業先進客戶的經驗,以及從其中部分客戶樣本上觀察到的現象,提煉出一套簡易的分析框架,以此嘗試從ROI角度為不同型別、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可參考的 BI 建設路徑建議。

1. BI價值的分類及影響因素

BI建設的ROI高低取決於價值和成本兩個方面。首先分析價值方面。

BI的核心價值在於利用資料資產輔助企業經營決策,提高決策效率。

根據過往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們提煉了BI建設對經營決策的兩類價值,將其分為基礎價值和賦能價值,並總結出了對其中資料賦能價值有較大影響的兩大因素:

① 基礎價值

最基礎的資料展示,讓業務部門能夠更便捷地看到不同來源的業務資料,是BI工具的基本功能,本身有一定價值,最容易實現,也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屬於BI建設中的“低垂的果實”。

② 賦能價值

✦ 業績增長(顯性價值)

業績增長泛指業務結果,對應指標體系中的結果指標(GMV、利潤、現金流、使用者數等),是所有盈利性組織最關注、最顯性的價值,也是在資料建設過程中優先保障的。

同時,這類價值也是最難評估和驗證的。一方面,因為業績增長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難以評價資料建設單一因素在其中發揮的價值;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組織規劃中通常有清晰的角色分工,資料建設崗位通常為中後臺部門,不直接為業績結果負責,導致資料價值鏈冗長,追溯成本高。部分企業採用業務部門與資料部門目標繫結的方式,讓資料直接為業務服務,用縮短價值鏈的方式體現資料價值。

✦ 業務提效(隱性價值)

業務提效泛指業務流程中的過程管理,對應指標體系中的過程指標(轉化率、ROI、週轉率、良品率等),這類價值的上限空間通常有限,在企業快速增長階段通常非最優先關注點,而在企業穩定發展、開始向內部要效益的階段會成為重要關注點。

弔詭的是,資料建設本身也是一項需要企業資源投入的工作,在企業增速趨於平穩,開始向內部要效益的階段,資料建設需要的投入也會受到影響;從這個角度講,企業能否在高速增長階段提前佈局自身的數字化建設,匹配企業生命週期合理投入資料建設資源,非常考驗企業決策團隊的資料意識和戰略格局。

③ 影響因素

基礎的資料展示價值對企業實際的經營活動價值非常有限,更多是作為提升內部資料意識、展示企業數字化發展水平的工具,形式大於內容,不同企業差別不大;但不同型別企業的資料賦能價值則有很大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兩個方面:

✦ 可獲得的資料資產與其重要經營活動的匹配度

以“復購率”指標為例,如果一家企業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有較高的復購價值,復購率會是衡量其經營健康度的重要指標,使用者運營就是其重要的經營活動之一;而使用者資料相對外部潛客資料更易獲得,只要做好了使用者相關的資料資產建設,就能很快在使用者運營環節發揮出資料價值。

反之,如果一家企業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復購需求較低,老使用者的資料對其核心業務的增長價值有限,業績增長更依賴的外部資料又難以獲取,則會造成資料資產與重要經營活動的錯配,難以發揮資料資產價值。

✦ 經營活動中各類決策過程對資料資產的依賴度

整體而言,不同型別決策對資料資產的依賴度排序為:

  • 高頻決策高於低頻決策:例如收併購、拓展新業務、組織架構調整等型別決策通常屬於低頻決策,歷史資料參考意義不大;而投流渠道選擇、使用者運營策略調整通常屬於高頻決策,可以通過歷史資料發現規律,指導業務動作;
  • 標準化決策高於定製化決策:標準化決策指決策鏈路邏輯較清晰、可描述,如門店貨品補貨決策;定製化決策指決策鏈路複雜,需考慮因素多,如大型IT專案的報價決策;通常2B企業的定製化決策比例高於2C企業。
  • 分析型決策高於組織型決策:兩者核心的區別在於“人的感性因素”在該決策活動中的影響佔比。

企業經營活動中各種決策型別的佔比和價值貢獻,是企業是否重視資料建設的底層驅動因素。資料對企業經營活動核心環節的重要程度,決定了BI建設對企業價值貢獻的天花板。

2. BI建設成本的分類及影響因素

ROI的另一端是成本,BI建設需要以資料建設為基礎,這裡將資料建設的成本包含進來,可以大致總結為資料獲取成本、資料治理成本、資料應用成本(BI建設屬於資料應用的一部分)三個方面,其相應的影響因素包括:

① 資料獲取成本

影響因素:外部資料 or 內部資料;To B or To C;線上 or 線下……

企業內部資料的獲取成本通常低於外部資料獲取成本,但這裡有一個特例,即電商品牌企業。由於國內電商平臺(京東、淘系、抖音等)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建設程度普遍較高,電商企業可以在不建設交易系統的情況下依賴電商平臺的交易系統能力獲得交易資料,這部分資料的所有權為電商品牌,但卻是來自於外部的電商平臺系統。正是由於電商品牌的這個特點,讓很多電商新銳企業在自身資訊化水平非常薄弱的情況下依然可獲取到非常重要的交易資料,進而放大了BI建設的ROI,使“先數字化,後資訊化”的發展路徑成為可能。

商業模式(2B/2C、線上/線下等)的區別對應的本質問題是看企業的經營活動對資訊化的依賴程度,越是依賴線上的、2C的企業(如零售銀行),其資訊化水平需求越高(資訊化水平不足的企業已經被淘汰了),其內部可用的資料資產規模越大(先不考慮資產質量),資料獲取成本就越低。相反,越是依賴線下、2B的企業,其資訊化水平的重要性越低,如果要獲取充足的資料資產,就需要先完善資訊化建設(其本身對經營活動的必要性卻不高),即變相提高了其資料獲取的相對成本。

② 資料治理成本

影響因素:一方/二方/三方資料;業務閉環程度……

資料來源對資料治理成本的影響,我們仍以上述電商企業為例:儘管依賴電商平臺完成交易環節的電商品牌企業無需自建交易系統,獲取交易資料的成本較低,但由於其資料來源來自平臺方,為二方資料,因而會導致其資料治理成本提高。

業務閉環程度對資料治理成本的影響,我們以製造業企業為例:自建工廠的製造業企業可以透過完善生產資訊系統獲取供貨資料,依賴代工生產的企業可以透過代工企業上報的方式獲取供貨資料,各自都有一定的資料獲取成本;但自建工廠的企業一旦完成了生產系統資訊化,其資料治理成本將遠低於依賴代工的企業。

③ 資料應用成本

影響因素:資料意識;法規限制;資料工具;組織結構……

這一部分展開分析可以獨立作爲一個話題,簡單概括以下要點:

總體來看,當企業受自身商業模式、企業資訊化發展、內部資料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把綜合資料建設成本降得足夠低,就會相應提高BI建設的ROI。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慮資料工具的成本時,除了工具本身的採購成本和部署成本這些“顯性成本”外,工具自身的易用性、易維護性也會影響企業的學習成本、建設成本、維護成本等“隱性成本”,如果由於工具難用或難以維護導致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產生的機會成本浪費通常是巨大的。

3. 以ROI達標為前提,企業BI建設的細分路徑

BI的核心價值在於提高決策效率,但並不是所有決策都最適合用BI解決,也沒有一套BI建設的方法論可以適配所有企業,觀遠資料嘗試提供一個簡易的分析框架,用以判斷不同企業應該參考何種路徑、在哪些環節發展BI。

① BI更適合什麼型別的決策場景

與資料資產價值及決策型別的匹配關係類似,BI更適合高頻的、標準化的、分析型的決策場景。

✦ 高頻決策場景

如果決策頻率不高,例如季度、年度的企業整體經營分析場景,即使沒有BI,也完全可以靠分析人員利用其他分析工具(Excel、Python等)滿足分析需求,甚至靈活度更高。但如果能在BI上實現該類綜合性較強的分析,說明企業內部的資料資產質量較高,也能驅動各部門管理人員重視BI建設工作,有利於推動BI的全面普及。

✦ 標準化決策場景

如果決策場景的標準化程度不高,例如針對一個偶發性事件做的針對性分析,可能需要重新搭建資料模型、清洗大量“髒資料”、重新搭建BI頁面,但該場景的複用價值有限,用BI實現的ROI較低。但如果企業內定製化分析的需求頻率較高,而分析難度較低,且資料資產相對完備,則較適合透過推廣“自助分析”的方式發展BI。

✦ 分析型決策場景

典型的分析型決策具備可量化、可追溯、易歸因、決策鏈短等特徵,可以根據資料分析結果直接做出行動決策,如生鮮門店的促銷決策,可以根據不同生鮮產品的臨期情況、庫存情況動態調價,演算法規則明確後,即可透過BI應用將行動建議直接推送給門店店長,指導店員促銷動作。這一類場景適合將資料流與業務流繫結,透過產品化的BI應用實現資料-分析-行動-反饋的閉環。

② 如何制定更優的BI建設路徑

理想情況下,BI的建設路徑和推廣方式需要綜合考慮企業不同階段的資料資產水平、不同型別的決策佔比及重要程度、組織結構與決策脈絡有針對性的規劃制定。

✦ 建設路徑

建設路徑回答的是“做什麼?”的問題,這裡提供一個參考思路:

❶ 首先結合企業商業模式和戰略目標,找出關鍵的經營活動有哪些;

❷ 在這些關鍵經營活動中識別出其中主要依賴的決策型別(高頻還是低頻、標準化還是定製化、分析型還是組織型),並結合可獲取的資料資產情況,找出那些更適合透過BI賦能且資料資產可用的決策場景作為優先的BI建設目標;

❸ 不斷重複❶、❷;

當然,現實情況下還要兼顧企業內資料資產的建設規劃、不同業務部門需求的優先順序、管理層偏好等因素制定具體的BI建設規劃。

✦ 推廣方式

推廣方式回答的是“誰來做?”的問題,這裡引入“決策脈絡”的概念:

觀察企業的“決策脈絡”,即整體考察企業中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決策規則”是如何制定的,找出其中適宜透過BI賦能的場景決策。如果其決策規則制定的方式比較集中(適合“一刀切“的方式),則更適合採用集中建設BI的方式;如果決策規則的制定較為分散(適合“讓聽見炮火聲的人做決策“),則更適合採用自助分析的方式發展BI。

通常來講,業務型別越聚焦、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標準化程度越高、人員規模越小的企業,其決策脈絡也越集中,例如單一品牌的電商新銳企業;業務型別越多元、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定製化程度越高、人員規模越大的企業,其決策脈絡也越分散,例如全球性多品牌的超大型消費品企業。

③ BI建設路徑的其他影響因素

現實情況下,BI建設和其他事物一樣,受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影響。

4. 結語:BI建設的“勢、道、術”

企業內的BI建設受各種因素影響,無論是企業內的BI建設者還是BI廠商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經常會感到迷惑,不同的影響因素孰輕孰重,應該如何設定BI建設的合理目標、找到適宜的路徑,總結而言,可以按照“勢、道、術”的結構來歸納:

  • 勢:企業商業模式、社會資訊化技術發展水平等因素是最高維的影響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了BI建設的難度等級,同時這類因素的迭代週期長,短期內難以改變,從BI建設的角度只能順勢而為;
  • 道:合理評估BI建設的ROI、關注資料流與業務流及決策脈絡的匹配是BI建設的底層方法論;
  • 術:資訊化建設、資料資產建設、資料治理、BI技術架構、資料部門建設和管理、BI專案建設、BI自助分析推廣等具體工作均屬於“術”的範疇,需要根據不同企業各自的階段特徵,靈活使用。

未來伴隨可觀察的客戶樣本更加多元豐富,觀遠資料將繼續驗證該理論框架的合理性和預判準確性。我們也期待與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探索提升企業BI建設ROI,讓資料為業務增長創造更多價值的新路徑。

※※※※※※※※※※※※※※※※※※※※※※※※※※※※※※※※※

這裡是「IT value研討社」,聚焦IT人想知道的知識、技術、資訊、職場,一起戰勝靠北時!

文章推薦

從事IoT工作的你,这 10 大物聯網技術趨勢要關注!

數位轉型12個大坑?

Gartner釋出2023年十大數據和分析趨勢

製造業數位轉型的5大法則

為了搞懂ERP,我連問 ChatGPT 30個問題,通透!

關注「IT value研討社」的臉書:

我是「IT value研討社」,專注於為IT人提供深度研討與分享,涵蓋知識、技術、資訊、職場等全方位內容。與你一同探索IT世界的無盡可能,助力職業生涯騰飛~按贊我的臉書,會有豐富資料包贈送唷!

--

--